2021年7月5日 星期一

攀岩速度賽的體能檢測--CMJ下蹲跳

前言  

  速度賽的成績要進步,除了不斷上牆訓練攀爬技巧外,地面的體能訓練也很重要。然而,要如何知道自己專項體能是否進步?以下提供其中一種檢測方法。


CMJ下蹲跳

  垂直跳是檢測運動員下肢動力的方式之一,常見檢測動作包含下蹲跳Counter Movement Jump (CMJ),與蹲踞跳Squat Jump (SJ)。
  CMJ檢測方法為雙腳打開與肩同寬,雙手置於腰部,屈膝下蹲至90度,不作停留立即往上跳。
  SJ檢測方法為雙腳打開與肩同寬,雙手置於腰部,屈膝下蹲至90度,停留約2-5秒後往上跳。
  兩種跳躍過程中,手都必須插於腰側,避免上半身用力增加跳躍高度;於跳躍過程中腳保持伸直,避免腳部彎曲增加跳躍高度。


  CMJ與SJ的主要不同在於,SJ只涉及到腿部肌肉向心收縮,而CMJ動作涉及腿部肌肉離心到向心收縮;在CMJ下蹲時,腿部肌肉離心拉長,使肌肉與肌腱保持剛性並儲存彈性能量,並於上跳肌肉向心縮短時釋放出能量;這種釋放能量的效果稱為伸縮循環機制(Strech-Shortening-Cycle, SSC),當SSC機制越佳,能使跳躍動作更有效率,也能在跳躍階段產生更大的力量與速度。

  速度賽是會大量使用SSC機制的運動;能在每次跳躍中更快更有效率,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績。因此,CMJ的數據就可以當作速度賽跳躍能力的觀察指標之一。

CMJ與速度賽關係

  CMJ數據與速度賽關係,可以參考由Krawczyk等人的兩項研究(2020)。其中一項是使用測力板得到的數據,另一個是使用My Jump 2手機軟體。兩項研究結果顯示,速度賽成績與CMJ跳躍高度(cm)、CMJ擺手跳躍高度(cm)、功率(P)、功率與體重比(W/kg)、速度(m/s)呈顯著相關。

  其中,兩項研究中,CMJ跳躍高度(cm)與功率(P)是與速度賽成績共同呈現顯著相關的數據。

  跳躍高度是最容易理解的數據;兩項研究中,男性速度賽平均成績為8.01秒、8.19秒;CMJ跳躍平均高度為42.72cm、49.56cm。對照Haugen、Breitschädel、Wiig與Seiler(2020)研究中挪威高水平力量/爆發力項目運動員,研究中的速度賽選手跳躍成績大概落於中間水平,但比起球類、技擊類項目運動員算是水平之上。

挪威頂尖力量/爆發力運動員CMJ高度數據

  速度賽為15公尺的距離,選手於越短的時間內爬完越好;若選手攀爬的時間越短,功率也就越大。而CMJ的功率(P)與速度賽的成績呈顯著相關,因此我們可以推測增加CMJ的功率,應該有助於速度賽的做功能力。

  在McFarland、Dawes、Elder與 Lockie(2016)的研究中,30公尺衝刺的成績與CMJ的跳躍高度、CMJ的功率有顯著相關。另外,Nuzzo、McBride、Cormie與McCaulley(2008)研究中,腿部最大力量也與CMJ能力顯著相關。

  因此,建議速度賽選手可以針對「短距離衝刺訓練」搭配「腿部最大力量訓練」,應該能有效提升SSC,提升肌肉神經訊號傳導速度,改善最大力量的輸出。另外,在訓練過程中定期檢測CMJ數據,可以了解進步幅度與適時調整訓練負荷。


最簡單的CMJ數據的檢測方式

  先前有提到,CMJ的檢測法有使用測力板與My Jump 2手機軟體;但目前已有許多研究證明My Jump 2軟體是一個與測力板相當、具有信效度的手機軟體。

  在Krawczyk、Pociecha、Ozimek與Draga(2020)的研究中,他們使用iphone 6s 手機,並將其固定架設距選手1.5公尺的距離,依照My Jump 2使用方法,設定好使用者體重、腿長、蹲踞離地長度,並在跳躍雙腳離地設定take off,任一腳接觸地面後設定landing,軟體會自行計算並獲得CMJ參數,包含跳躍距離(cm)、力(N)、速度(m/s)、功率(P)等數值。


點選觀看My Jump 2測量方法

結論

  CMJ數據與速度賽成績呈顯著相關,選手可以針對「短距離衝刺訓練」搭配「腿部最大力量訓練」來提升下肢動力,並定期運用手機檢視CMJ數據,來適時調整訓練負荷。但是需要注意不能一昧只追求跳躍能力,技術訓練也需要同步進行,才可以將訓練效益最大化。


參考文獻

Haugen, T. A., Breitschädel, F., Wiig, H., & Seiler, S. (2020). Countermovement jump height in national-team athletes of various sports: a framework for practitioners and scientists. 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ology and Performance16(2), 184-189.

Krawczyk, M., Ozimek, M., Pociecha, M., Draga, P., Zadarko, E., & Barabasz, Z. (2020). Selected morpho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correlations with performance of female and male speed climbers. Science & Sports35(4), 243-245.

Krawczyk, M., Pociecha, M., Ozimek, M., & Draga, P. (2020). The force, velocity, and power of the lower limbs as determinants of speed climbing efficiency. Trends in Sport Sciences27(4), 219-224.

McFarland, I. T., Dawes, J. J., Elder, C. L., & Lockie, R. G. (2016). Relationship of two vertical jumping tests to sprint and change of direction speed among male and female collegiate soccer players. Sports4(1), 11.

Nuzzo, J. L., McBride, J. M., Cormie, P., & McCaulley, G. O. (2008).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ntermovement jump performance and multijoint isometric and dynamic tests of strength. The Journal of Strength & Conditioning Research22(3), 699-707.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